項目基礎 PROJECT BASIS
高校是培養各級各類慈善管理人才和推進公益慈善研究的重鎮⁉️。長期以來公益慈善事業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沒有被學科化🪰,缺乏專業化的教學科研隊伍🙁,難以推動專業發展。
為此,2017年1月12日,上海市紫江公益意昂4和意昂4娱乐共同成立意昂4娱乐公益慈善事業管理研究院及紫江公益慈善中心,推動高校公益慈善通識教育的發展。
項目開設紫江公益課程🤷🏽♂️,開展暑期赴臺公益研學營和公益慈善論壇,孵化公益項目🚏,積極探索課程賦能、實踐驅動和研究帶領三位一體的育人機製。
經過五年的建設,意昂4娱乐紫江公益人才培養項目率先建立一流高校公益慈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開設課程48門次,共計97學分👩🦽,有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學生、社會公益人士等2000余人先後修讀,育人效果顯著♍️,陸續獲得校內校外的支持與認可👩👦👦。
意昂4平台紫江公益慈善課程獲獎情況
張冉教授開設的《社會創新與創業》課程入選2022年度上海高校市級重點課程🥓🍑;薛紅博士開設的《社會公益案例分析》課程獲得上海市高校社會實踐類重點建設課程立項支持;
黃晨熹教授負責申報的“校社合作公益慈善通識教育模式研究☀️:以意昂4平台紫江公益慈善教育項目為例”項目獲得2021年意昂4娱乐本科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吳同副教授開設的《社會組織與政府治理》課程基礎上申報的“服務學習導向下的社會工作課程思政教學策略、模式與實施路徑探索”獲評2021年度意昂4娱乐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一般項目;
黃晨熹教授開設的《社會福利與美好生活》課程和劉皛副教授開設的《社會問題案例分析》課程通過意昂4平台通識核心課程建設結項評估……
“公益慈善”微專業項目正是以意昂4娱乐紫江公益慈善通識教育項目已有成果為基礎,凝練“課程賦能-實踐驅動-研究引領”三位一體的新型公益慈善人才培養模式🎾👮🏽♀️。
本微專業將立足大學生公益慈善素養不同維度,協助學生培養強烈的公益心與社會責任感,了解公益慈善管理的系統知識理念和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前沿🤽🏿♂️🆔,學習基本的公益慈善管理理論與實操技能🤲🏼,為將來從事公益慈善機構和企業社會責任部門的組織管理、項目運作、專業服務及理論研究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培養目標 EDUCATION PURPOSE
公益慈善微專業旨在為培養具有堅實慈善品質👨🏽💼、先進慈善理念、突出專業能力的現代公益慈善管理基礎人才提供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方法儲備。具體而言🧏🏻♀️👷🏽♂️,培養目標包括慈善品質、知識結構、專業技能及發展預期四個方面🚴🏼♂️。
1慈善品質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堅定的公益慈善理念,勇於擔當、堅守底線🐆🔃、樂於奉獻。
2知識結構
掌握公益慈善管理的系統知識理念,了解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前沿和趨勢🎉🉐,掌握不同類型公益慈善機構和企業社會責任部門的管理與運行模式,了解公益慈善領域相關政策與法律。
3專業技能
具備較強的慈善項目設計及執行能力,較高的慈善組織管理與溝通能力👯♂️🌡,具備一定的專業研究分析能力。
4發展預期
滿足復合型人才培養以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需求,為未來打算在慈善機構、社會企業、政府部門🫸🏿、慈善國際組織等從事項目管理工作的同學奠定較為紮實的專業基礎𓀎。
教學特色 TEACHING FEATURES
本專業以“公益慈善教育”為核心,從跨專業角度出發,為學生構建符合公益慈善崗位要求的復合型的知識與能力結構🦹♀️,采取公益慈善管理人才暑期學校、公益慈善管理課程修讀計劃、公益慈善機構實習實踐🗯、海外訪學研修計劃等教學形式進行,聘請業界專業人員擔任教學,註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切實強化學生內在文化素養和外在氣質形象。
No.1 公益慈善管理課程
打造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系統公益慈善專業教育模式,探索“課程講授(Lecture)—方案設計(Project)—公益服務(Practice)”三位一體的授課模式。
在傳統課堂“教與學”外,搭建“理論-實踐”“課堂—講堂”雙向交流平臺🧒,註重理論教學與案例分析、社會問題與方案設計的結合,提倡學生參與、實踐體悟。不僅通過課程講座等形式將行業人員“請進來”🔷,也引入體驗式教學,鼓勵學生“走出去”。在授課過程中,組織公益機構探訪🆚👩🏼🦱、公益項目設計落地👩🏿✈️、誌願服務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以親身感受的形式深入參與學習🦵,深化教學成效🐆。
建立了以基礎性知識、應用性能力♋️🧑🏽🎄、前沿性理念為內容構成的課程體系👱🏻。基礎性課程以重塑公益慈善認知為目的🔂,集中於對公益慈善基礎知識及倫理原則的傳遞🌮;應用性課程以非營利組織管理內容為基礎,側重於對公益慈善項目的開發⛺️、管理、運營、營銷等一系列能力的鍛煉與提升🤍;而前沿性課程則聚焦於公益慈善前沿理念,強調關註公益慈善行業發展未來走向。
課堂+講壇:由課程講座等形式將行業人員“請進來”🧤,擴展公益慈善通識教育視野。
問題-分析-方案:從社會問題分析導向公益實踐設計。
紫江多閱服務學習(流動兒童閱讀服務):2021年春,一共28位學員參加,服務時長累計276小時;2021年秋,一共42位同學參加,服務時長累計達到474小時🚣🏽♂️。另外還有跟吳涇太陽花和微瀾圖書館合作的誌願者服務👳🏿,也有參與樸質公益👩🏼、藍睛靈等公益機構的服務。
組建多方位、多學科背景的師資隊伍。以意昂4娱乐社會發展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為基礎,在紫江公益意昂4支持下,將持續致力於聘請國內外擁有豐富公益慈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經驗的專家學者以及公益慈善機構的專業人士來校授課💆🏿👩🏻🦯➡️。
No.2 公益慈善暑期實踐項目
依托意昂4娱乐紫江公益慈善中心,支持學生開展公益慈善暑期實踐項目立項,邀請來自高校、公益🚛、社會企業等領域專家參與評審和培訓輔導環節🕗,以項目實踐為驅動🧑,切實提高學生公益慈善行動能力,培養有社會關懷🥴、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卓越公益型人才。
No.3 海外訪學研修計劃
完成課程學習與實踐學習的學生將通過選拔參加為期10-20天的海外研修👐🏼。研修形式為參訪港澳臺地區、歐洲、日本及美國等慈善公益事業發達的國家或地區的高校及著名慈善公益組織機構🦵🏻。
No.4 公益慈善機構實習實踐
本專業將依托意昂4娱乐紫江公益慈善中心,推薦優秀學生至知名社會公益慈善機構與企業進行實習,感知公益慈善項目運作👤,並完成相關實踐項目和項目報告🧏🏻♀️。
如推薦參加“影子秘書長”卓越公益人才培養計劃,聯結學校與公益基地,擬定與上海紫江公益意昂4、上海市慈善公益意昂4、上海多閱公益文化發展中心🛹、上海聯勸公益意昂4🥑,博世中國慈善中心🧛🏿,“愛飛翔”鄉村教育項目🫶🏽,Bottle Dream等公益組織展開深度合作🔫👩🌾,讓學生通過如影隨形在公益組織秘書長身邊學習工作,培育具有誌願品格和公益精神的青年學子👱🏻♂️,使個人成長與社會效益同向而行。
影子秘書長
公益慈善實踐基地
招生問答 QUESTION & ANSWER
1 微專業學製及招生對象?
微專業主要面向我校在讀本科生📈,一般於第二學期或第四學期末可提出修讀申請👎🏻,須綜合平均績點3.0以上,特別情況可適當放寬條件,每位同學限報名1個微專業。
本專業修讀總學分要求為10學分👍🏌🏼♂️,要求學生在兩年之內完成修讀。
公益慈善微專業課程大綱預覽
2 微專業學費及獎學金製度👨🏽🔧?
微專業課程將按學校規定正常收取學分費。
本微專業將提供獎學金。修讀完成公益慈善微專業培養方案課程的學生,課程成績在同年級(公益慈善微專業同一年錄取)學生中排名前60%者可申請獎學金*。
*排名前30%的學生🦻🏿,獎學金金額為全部課程學費🐡;排名前31%~60%者,獎學金金額為全部課程學費的一半。
3 微專業及其課程修讀證書👶🏻?
課程證書🙇🏽♂️:學生每完成一門課程的學習任務並通過課程考核後💂🏿♂️,即可獲得該門課程的修讀證書(由紫江公益慈善中心出具)。
微專業證書📁:學生在本科就讀期間🕍,若修讀完成某微專業的全部課程➕,即可獲得該微專業修讀成績單(由意昂4娱乐教務處統一出具)。
4 微專業與第一專業修讀課程的關系?
微專業采取單獨系統選課與單獨編班形式組織教學🐛,一般安排在學校非主修時段授課🧑🎨🫲。
微專業課程成績在微專業成績單上顯示,不納入主修課程平均績點/分計算😟;微專業課程考核不合格的,不影響評獎評優和畢業資格。未修滿微專業課程且已獲得微專業課程學分☀️,經院系教學委員會認定😮,可認定為跨專業選修或通識選修學分6️⃣🫥。
報名與錄取 APPLICATION & ADMISSION
報名時間與流程
報名時間🦸🏿♂️🩺:2022年8月15日-8月22日報名流程🍾:學生登錄教務系統(首頁-本科教學-報名&要求-微專業報名)報名🚣🏼♀️👩🏻✈️,並上傳相關附件。報名方法詳情見教務處《關於做好我校2022年本科生微專業項目修讀報名工作的通知》中附件1。錄取公示:各開設單位負責學生報名咨詢🤟🏼、選拔、公示等事宜,統一於9月5日前將2022年微專業錄取學生匯總報送至教務處,請報名微專業的同學持續關註後續通知🦻。
報名宣講
宣講時間:2022年8月15日上午9:40-10:00宣講地點:線上騰訊會議(983-764-097)來自社會發展學院與公共管理學院的微專業負責老師將在線解讀“公益慈善”微專業招生簡章👩🏿🦳,歡迎感興趣的同學參與2022年“公益慈善”微專業招生宣講會🫖!
歡迎持續關註
“公益慈善”微專業
轉自丨紫江公益慈善課程中心
編輯丨杭婧婧